English

女性主义视野中的自然

2000-06-14 来源:中华读书报 □肖巍 我有话说

 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著名生态女性主义思想家卡洛琳·麦茜特的《自然之死》问世,它向人类已经概念化的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提出挑战,要求人类重新思考这一关系。

这本厚重的著作以丰富的资料描述了人们自然观的变迁,并对这种变迁进行深刻的历史反思。尽管我们素来推崇物质的作用,但从更宽泛意义上说,观念的确决定了我们的行为。自然观实际上是一种价值观,它反映出人类界定的人与自然的概念,决定了人为自己在自然世界中的定位。在生态女性主义者看来,自然概念同性别概念一样也是社会建构的,这并不是说让人否定现实中的人和树木,河流和植物,而是暗示了妇女和自然如何可以想象为一个历史的和社会的范畴,同性别概念一样,自然概念也是随着文化、历史以及时代发生变化的。麦茜特在《自然之死》中描述的正是这样一个变化的历史过程。

自然作为有机体的观念在古代哲学中便可以找到根源。有机理论的核心是把自然、尤其是地球与一位养育众生的母亲形象等同起来。地球作为一个活的有机体,作为养育者母亲的形象,对人类的行为本身就具有一种文化上的强制力,因为这一预设尽管表面看起来是对自然的一种规范性的陈述,但它承担起“应当”的道德负荷。当人类出于商业目的对有生命、有感觉的地球母亲进行残害时,理所当然地应当受到道德上的谴责。

古代哲学中的这种自然有机论观念在文艺复兴时代发展成一系列关于自然的有机论哲学,它们的共同前提是:宇宙的所有部分同处在一个有机的整体中,它们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所有的东西通过相互吸引和爱联结在一起。每一部分的变化都反映出宇宙其余部分的变化,世界各个部分的紧密联系不仅含有共同滋养和成长的意思,也包含共同承受痛苦的蕴涵。

然而,17世纪生态、商业、技术的发展催生出的一种机械论取代了“有机论”的自然观。这种观点把自然看成是死的、把质料看成是被动的,并且认可了对自然及其资源的掠夺、开发和操纵。这种机械论也构成近代西方文化试图驾驭自然、征服和统治的自然的理论根据。纵观历史,关于自然的有机论哲学和机械论哲学之间的争论自“科学革命”以来便一直很有影响。

面对当前自然资源被耗尽的危机,西方社会又重新开始重视前机械论世界的环境价值,有机论为现代生态科学和环境保护提供了基本的哲学框架。现代生态学扎根于有机论,麦茜特所倡导的生态女性主义也是如此,但是,她已经无意于重新确立起自然母亲的形象,让妇女继续接受由历史派定的养育者的角色,而是要考察妇女与自然相关联的价值,考察现代妇女解放运动和生态运动对传统自然观的冲击,以粉碎旧世界的方式呼唤一个新世纪的到来。“对过去的新解释提供了透视现在的视角,并成为变革现实的力量。”

从女性主义角度评说历史便是从社会的最底层来审视社会结构,正因为这一革命来自社会结构的底层,因此也最具有颠覆性。《自然之死》要颠覆的是“科学革命”以来的主流价值观,揭开科学“父权制”神话的假定,提醒人们注意到现代科学机械主义世界观一直都在行使对自然和女性的剥削,而且这种剥削正在导致一个活生生的自然存在的死去。麦茜特强调,机械主义使自然死亡了,把自然变成可从外部操纵的、惰性的存在;机械主义作为一种世界观,事实上是一种概念化的权力结构,换句话说,机械主义世界观归根到底是由政治权力驱使的。麦茜特高举起生态女性主义的理论旗帜:即把对“自然歧视”与“性别歧视”联系起来,并把它们置于社会政治、经济权力的历史背景下加以考察,把妇女解放同解决生态危机一并当作女性主义革命的奋斗目标。

(《自然之死——妇女、生态和科学革命》,〖美〗卞洛琳·麦茜特著,吉林人民出版社1999年4月第1版,24.00元)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